关注若羌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府建设>应急管理>典型案例>详细内容

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县应急办 作者:县应急办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19日 浏览次数:818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事关我们事业发展的全局和生命财产安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和谐烟草的重要内容。对此,我们应牢固树立未雨绸缪、预防为主的思想,切实抓好应急管理工作。

一、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义。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维护行业企业稳定,促进烟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行业及企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以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充分依靠广大干部职工,以保障国家、企业及职工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逐步建成覆盖行业、企业方方面面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落实党组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构建统一指挥、反映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应急管理措施办法,建设突发事件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和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形成单位主导、部门协调、员工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构筑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较强工程。为此,我们应该结合实际,立足长远,多措并举,从以下五方面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一)加强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做好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和管理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程序。尽快构建覆盖企业各个方面的预案体系,并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加强预案编制质量,增强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根据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明确各专项预案的操作规程,制订操作手册。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进一步明确预案修订、备案、评审、升级与更新制度。建立局(公司)、科室、基层部门三级预案库,提高预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狠抓预案落实工作,经常地开展预案演练,不断提高实战能力。

(二)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各县级单位是本行政区域内各类涉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其有关部门是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机构,应依各自职责负责好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要进一步强化职责,充分发挥在相关领域应对突发事件的作用。可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统筹应急管理工作的办事机构。各科室(部门)要进一步明确专(兼)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等职能,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发挥运转枢纽作用。二是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协调联动,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建立应急管理联系工作机制,研究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加快突发事件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及调查评估等机制建设,建立工作例行报告制度。

(三)加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办公资源和专业系统资源,构建综合应急平台体系,实现互通互联,满足值守应急、信息汇总、指挥协调、视频会商等基本功能。加快制订应急信息平台建设规划,并分步实施,实现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置的应急联动工作机制。二是强化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和预警工作。要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及时准确上报和妥善处置。设立基层信息员,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要抓紧建设各类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建立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充分利用电子屏幕、内部网络平台、手机短信息、电话等各种载体体和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三是健全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立充实应急救援队伍,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演习,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四是加大应急处置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应急处置工作程序,明确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掌握、准确判断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启动相关预案,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和力量开展救援工作,采取必要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应急处置结束后,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整改措施。五是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要以市场部、专卖所、门市部等基层部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要求基层部门针对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制订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经常性地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应急安全意识,努力提高职工自救、互救能力,做到有预案、有救援队伍、有联动机制、有善后措施。同时要求基层部门经常开展风险隐患的排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县级企业应该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检查,注重基层应急投入,促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全面提高。六是抓好风险隐患普查和监控工作。对可能造成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或不稳定因素进行普查登记、分析评估、治理整改和统计汇总。同时建立各类风险隐患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对重大风险隐患,要进行实时监控。进一步加强各部门、重点部位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严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七是统筹管理各类应急资源。建立应急资源储备制度,在对现有各类应急资源普查和有效整合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应急处置所需物料、装备、通信器材、生活用品等物资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加强应急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为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四)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一是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培训。要将应急管理培训纳入教育培训体系,制订应急管理的培训规划和培训大纲,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加强干部职工和应急救援队伍安全知识、处置技能和操作规程的培训。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强化培训考核,确保安全培训普及面达 100%,达不到考核要求的管理人员和职工一律不准上岗。二是大力宣传普及应急知识。要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开展有关应急防护知识教育,深入宣传各类应急预案,开展现场宣传、知识竞赛等活动,全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扩大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覆盖面。三是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要高度重视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和舆情分析工作,为积极稳妥地处置突发事件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坚持及时准确、主动引导的原则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新闻宣传纪律,及时发布信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维护行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五)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度、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度和应急管理绩效评估制度,将应急管理工作情况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和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认真研究和把握应急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总结、完善和推广应急管理工作中的新经验,不断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建立并落实应急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二是组织动员干部职工共同参与应急管理工作。要紧紧依靠干部职工,动员各种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应急管理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在动员职工、宣传教育、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建立应急管理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保障资金投入机制,保证应急管理工作经费,并纳入本级财务年度预算,适应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资金的要求。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的长效投入机制,增强行业企业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四是加强评估和统计分析工作。有关部门要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及相关防范工作作出评价,对年度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形成应急管理工作评估分析报告。加强应急管理统计分析工作,完善分类分级标准,明确责任单位和人员,及时、全面、准确地统计各类突发事件相关情况,建立突发事件档案,实现应急管理痕迹化。

点击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