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若羌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信息>聚焦若羌>详细内容

【新疆日报】杨镰教授的楼兰情结

来源:新疆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31日 浏览次数:146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编者的话

3月31日是著名西域文化学者、对新疆历史文化研究贡献颇巨的杨镰教授去世一周年的日子。这位来自北京、从一位新疆知青成长起来的西域文化研究大家,将自己的青春、爱情、事业乃至生命都献给了新疆这片热土,每每回首总让人感喟不已。适逢清明临近,我们特推出这篇若羌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巴州罗布泊地区党工委书记,新疆楼兰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简小东撰写的《杨镰教授的楼兰情结》一文,以表达对杨镰教授的怀念之情。

□简小东

一年了,心中的哀痛仍未消去,一想起来,心便隐隐地扯着疼。

2016年4月1日早晨9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宁静的清晨。“杨镰教授3月31日下午遭遇车祸去世了。”电话那端传来伊吾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滕春玲沉痛的声音。

“啊……”惊闻杨镰教授不幸去世,十分震惊。耳畔仿佛响起3个月前还与杨镰教授的约定:“待到今年10月若羌红枣成熟时,再到若羌探访楼兰故里。”忽然之间阴阳相隔,令人悲痛之极。

思绪随之把我拉回到了2011年,初识杨镰教授,是我着手筹划第四届楼兰文化旅游节时,当时谋划着如何邀请区内外知名楼兰文化研究专家齐聚若羌,向世人揭示楼兰文化的神秘及楼兰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想到杨镰教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工作繁忙,路途遥远,未必有时间、未必愿意参加若羌这个西部边陲县城的活动,怀着期盼的心情拨通电话。

“喂,我是杨镰。”电话那端爽朗的声音响起,我说明意图后,忐忑地等待着,对方沉思片刻道:“曾十余次考察罗布泊与楼兰古国,若羌与我有很多不解之缘,感谢贵县的邀请,一定准时赴约。”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2011年9月28日,杨镰教授身材高大、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眼中充满着睿智的光芒。

9月30日下午,杨镰教授做客若羌县博物馆,就楼兰文化、“沙埋文明”以及楼兰古城、小河墓地的发现过程接受新疆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穆亚赛的专访。

杨教授通过讲小故事把发现楼兰古城的过程娓娓道来,谈楼兰古城的重要性,是现实发现与历史吻合,并提出若羌要更好保护楼兰古城,大力度地宣传弘扬楼兰文化。他说:“在罗布泊发现了楼兰古城,成了新疆进入20世纪的‘零公里’里程碑。20世纪前期,英文中使用的与中国有关的词汇,前两名竟是‘LOULAN’与‘LOP-NOR’。可以说,丝绸之路热是从罗布泊的探险发现为世人所接受的。楼兰文化堪称世界之最的历史文化,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它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说明了楼兰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世界的。楼兰文化是祖先留给若羌的一笔无法估量的历史遗产,作为楼兰故里的若羌儿女,更应该承担起挖掘、整理、研究、传承和弘扬楼兰文化更大的责任。”

访谈期间,杨镰教授与现场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还将斯文·赫定赠送给昆其康伯克的一把刀,两幅制作精美的昆其康伯克画像,对小河墓地实施发掘前的遗址原貌照片,珍藏的黄文弼先生于1941年出版的《罗布淖尔考古记》和他自己撰写的《最后的罗布人》等赠予楼兰博物馆,充实馆藏文献。

访谈结束后,我与时任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政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的德力夏提·肉孜陪同杨镰教授去米兰拜访了昆齐康伯克的后裔,杨镰教授看望了老一辈罗布人热合曼的遗孀,并送上以热合曼老人为主人公的《最后的罗布人》一书。杨镰说:“我曾经许诺会再次来若羌看望热合曼老人,不料他却病逝了。热合曼老人生前曾经深情地对我说‘我等着你,我已经很老了,如果你下一次来见不到我了,请你一定在心里记住我。’直到现在,我还为没有能够见热合曼老人最后一面而遗憾。”杨教授说着,双眼浸满了泪花。

期间,杨镰教授和我谈到自己曾经多次来若羌,每次都有新变化,他说,若非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地处偏远的若羌,许多经济指标已经达到小康社会的标准。

杨镰教授是个执着的西行者,是名副其实的新疆探险家、西域文化和楼兰文化的专家,为找回那失落在荒漠里的文明,他一次次用脚步丈量新疆,用文字解剖楼兰。在杨镰教授对楼兰文化孜孜不倦的精神感召下,我们深感挖掘、传承、弘扬楼兰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将楼兰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怎样定位?怎样将楼兰文化变为动力,推动若羌各项事业跨越发展?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

2012年5月的一天,我终于鼓起勇气拨通了杨镰教授的电话。他说:“优秀历史文化要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你们县上应该成立一个机构,为广大专家、学者以及楼兰文化爱好者提供一个楼兰文化研究与教育的平台。如果这个机构能成立,我一定亲自参加并愿做你们第一届会员……”电话里传来了杨镰教授爽朗的笑声。在杨镰教授的倡导下,2012年10月29日,若羌县楼兰历史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这一天,杨镰教授不但如约而至,而且还欣然接受了担任县楼兰历史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一职,此举让我尊敬之情油然而生。

楼兰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特殊地位。整理、研究楼兰文化,以多种方式展示楼兰及古西域文化的辉煌和深厚文化底蕴,是新疆楼兰学会的重任。在杨镰教授的关心支持和鼓舞下,2013年10月10日,新疆楼兰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若羌县举行,杨镰教授被聘为名誉会长。同时,学会秘书处也迁至若羌县。为进一步做好楼兰文化的传承、弘扬和保护工作,当晚时任县委书记的党峰同志抽出时间,与杨镰教授促膝畅谈楼兰文化的内涵、精髓,一谈就是两个多小时。11日,在楼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杨镰教授以其渊博的知识、新颖的观点、鲜活的实例做了题为《罗布泊与楼兰》学术交流。

12日,参加楼兰学术研讨会的众学者要进楼兰实地考察,66岁的杨教授由于归期临近不能同去,但他仍然天不亮就起来,为大家准备各种物资,不断叮嘱注意事项。“去楼兰古城的路途比较颠簸,你们年轻的同志要照顾年长的,设备再检查一遍,实地考察要细心、严谨,要爱护文物,保护环境,除了留下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杨镰教授就是这么一位朴实、心细、热爱事业,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位长者。他对楼兰文化的传播、弘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5年,若羌县举办第十届楼兰文化·红枣节,在县委党峰书记的倡导下,若羌县委、县政府首次设立了“楼兰文化突出贡献奖”,表彰了一批为传播弘扬楼兰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当我把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将授予杨镰教授“楼兰文化突出贡献奖”这一消息告诉杨镰教授时,杨镰教授非常高兴,说要把荣誉证书摆放到书房显眼处。他说,我研究传播弘扬楼兰文化只是做了自己分内的事,但一级党委政府却对我给予充分肯定,我一定继续把这项工作完成好,因为我与新疆有约定。

2015年3月,杨教授特意给我打电话谈起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若羌的影响。“古代西域三十六国,其中楼兰(鄯善)、婼羌两个古国就位于现在的若羌境内,其中最为璀璨的莫过于楼兰文化。楼兰国的东面就是阳关、玉门关,它是古时从中原进入西域的第一站,是丝绸之路上南北贯通、东西交汇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丝绸之路南北交接的分界点,被誉为‘横系在欧西大陆上的金腰带’,也是我国古代西部对外开放最繁华的商城、东西方文明的交汇集中处”,他还说:“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给若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定要把开放、包容、交流、融合的楼兰文化精髓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我在北京为你们呼吁。”

2015年12月,杨镰教授做客中央电视台,接受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刘芳菲的访谈,节目中追溯了楼兰古国的历史和消失待解之谜。通过杨镰的讲述,展现了生动曲折的楼兰历史、楼兰古国和小河墓地的发现过程、楼兰地区出土的文物以及考古发现。杨镰从楼兰出土的文书内容,还原了历史上真实的楼兰,以及历朝历代与楼兰的联系和管理,印证了楼兰在古丝绸之路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节目录制后于2016年1月11日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文明之旅》以专题访谈节目《杨镰:楼兰国的秘密》播出,反响很大。

他在接受访谈时,曾给我打电话说,能否邀请央视媒体亲赴楼兰深入报道,我们约定好2016年10月,他陪同央视媒体再访楼兰故里。此次杨镰教授不幸罹难,没想到这次通话成为永别,这次的约定也成为无法兑现的诺言。

杨镰教授曾说过:“充分运用楼兰文化,加快若羌旅游业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若羌、走进若羌、认知若羌,对推动若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杨镰教授的指导下,2016年清明小长假三天,若羌县举办了首届“楼兰杯”沙漠越野T2挑战赛,以旅游弘扬楼兰文化,以楼兰文化带动旅游业发展。我怀着悲痛组织着赛事,首届“楼兰杯”沙漠越野T2挑战赛紧张激烈、精彩有序,用活动的圆满成功,告慰杨镰教授的在天之灵。

得知杨镰教授不幸离世,若羌县委、县政府和新疆楼兰学会第一时间向其家属发去唁电,表示追思与悼念。

杨镰教授,现如今您期盼腾飞的若羌县已明确提出了撤若羌县建楼兰市的目标,库尔勒至若羌至格尔木的铁路、若羌民用机场已于2015年动工兴建,和田至若羌的铁路、若羌依吞布拉克至和田的高速公路也将于今年开工建设。若羌县也积极走出去,若羌红枣在全国各类红枣博览会获金奖20余项,再次荣获“中国红枣之乡”的称号。若羌红枣同时荣登央视新闻联播时长达3分钟,已成为国内红枣市场的“带头大哥”。若羌实施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举措,率先在全疆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和兵团二师华山中学实施联合办学,成效明显。推进了办人民满意医院,率先实行“先住院后结算”服务和药品零差率制度。在全疆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一体化。“幸福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实施的水质提升工程,使全县各族群众喝上了全疆最优质的自来水。

杨镰教授魂系新疆,也永远属于新疆。正如他的儿子杨超总结其父亲一生所说的那样,他把青春、爱情、事业和生命都献给了新疆。

我们要努力把楼兰文化传播、弘扬下去!以告慰杨镰教授的在天之灵!